青岛诞生的亚洲首座全自动化码头

2018-03-26 08:46:13来源:青岛日报

 

\
\

24小时不间断自动作业。

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创全球同类码头建设运营先河。

码头,历来是出苦力的代名词。然而,在青

岛诞生的亚洲首座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

化码头,却呈现出新时代中国港口的大智慧。空无一人的接卸泊位上,全球超大船舶运来的上万个集装箱,自动化设备按照智能控制系统设定的程序,24小时不间断,将货物快速卸下运走,屡破接卸世界纪录。这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巨大魅力。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蹲点采访青岛港如何实践、探索港口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就是港口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副总经理栾宝波说。从2017年5月投入商业运营以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用数据“说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

数据催生自动化码头新动能

“什么是新动能?现在看来,数据就是一种新资源和新动能,对自动化码头来说,各项数据的收集是码头实现自动化的基础和动力源。 ”栾宝波告诉记者,数据新动能的驱动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拿自动化码头来讲,“我们先要收集各项客户需求的数据,然后自动加工成为各类信息和知识,最终生产出各项指令,这是码头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和灵魂。 ”栾宝波认为,自动化码头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逻辑链条。

置身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记者抬头便是庞然矗立的桥吊、轨道吊,偌大的集装箱被轻松抓起、放下,分秒不错、毫厘不差。从世界各地穿洋过海的轮船静静停泊在岸,等待卸货。船上操各国口音的船长们都有个习惯性的动作,那就是看手表。对他们来讲,时间就是金钱,多停一小时就要多花费一万美金。随后,他们将目光移向岸上的各类大型自动化设备,心里总会安定不少。

当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中控室的工作人员下达指令,静默的码头便开始焕发出生机。激光扫描、校准,仅几秒钟时间,全自动化双小车桥吊的主小车锁定集装箱上的锁孔,抓取、抬升至高空,蓝色的桥吊携货物到达中转平台。定位、码放,不足1分钟,副小车在中转平台将集装箱“转交给”无人驾驶的AGV自动化导航运输车。接到货物后,AGV通过动态寻找到最优路径,朝着轨道吊行进。道路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磁钉,路线信息便“隐藏”在磁钉内,运输车的行进轨迹与磁钉精准对接,行进路线通畅顺利。到达预定轨道吊位置后,轨道吊通过激光扫描系统准确定位集装箱四个锁孔,抓取集装箱并获取集装箱在堆场中的准确位置,并将其运送至目标位。整个过程下来不过几分钟,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如此高效率的装卸程序是让各国船长连连竖起大拇指“点赞”的缘由。

“在船舶和堆场之间的每一次作业,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微指令,精准驱动着设备的每一个具体动作完成的,每一步动作比如集装箱抓取的起止时间、磁钉信息的自动感知、堆场码放的精准位置,都被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只有指令精准无误,设备的运转才会顺畅,所以说,数据、信息、知识、智能就是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新动能。 ”正如栾宝波所说,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凭借超高的数据处理能力,让作业效率突破39.74自然箱/小时,提升作业效率30%。该项系统融合码头操作系统TOS、设备控制系统ECS、闸口控制系统G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网站预约查询系统等“五大系统”,采用物联网感知、通信导航、模糊控制、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安全防范等技术构建而成,是当今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新旧动能转换带来“加速度”

全自动化码头的出色表现也为青岛港带来了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12月3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完成“以星芝加哥”号货轮1785个自然箱的装卸,创下了39.6自然箱/小时的单机平均装卸效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向青岛港递交写有“青岛港单机平均效率39.6自然箱/小时”的确认书时,“以星芝加哥”号船长尤金笑眯眯地与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连钢紧紧握手,他手捧青岛港回赠的贝雕画纪念品,表示要“放在船长室最重要的位置”。 “以星芝加哥”号因天气原因在俄罗斯耽搁许久,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高效运转为“以星芝加哥”号抢回了六个小时的时间,也创造了世界港口史上的一个奇迹。

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今年3月中旬“宏开”轮作业中创出了单机平均作业效率39.74自然箱/小时的成绩,再一次刷新了作业效率。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并设计建设的亚洲首个、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码头。这个由青岛港自主研发设计,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自2017年5月开通运营10个月以来,已经开创了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的新纪元。截至目前共运营14条航线,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安全性、装卸效率等方面,均达到了全球同类港口领先水平,曾荣获“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目前,新的码头泊位还在规划中。据了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共规划建设6个泊位,岸线总长2088米,纵深784米,设计年吞吐量520万标准箱,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24000标准箱集装箱船舶。

拥有世界最大的码头和最高的效率,智慧引领、科技创新构成了青岛港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度”。当然在这张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上双定位城市的青岛,除了智慧的港口,还有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与青岛港的日渐繁荣相映生辉。在商务部的支持下,由青岛发起的以“物流贸易引领”的特色,“打造面向欧亚、对接日韩的国际多式联运转口贸易通道”功能定位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是中国唯一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投资互动的跨境合作园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与热情与合作。青岛港链接世界的航线为青岛胶州的“陆海空铁多式联运”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利用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优势,这里将成为“一带一路”欧亚国家共同发展打造的“一带一路”上国际合作大通道。面对风起云涌的发展大潮,正在转型升级、酝酿新动能的青岛港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王伟通讯员刘春修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