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址西海岸走出自主研发之路 海洋重器破浪前行

2019-03-11 11:01:25来源:青岛晚报

原标题:以青岛之名,海洋重器破浪前行

迁址西海岸走出自主研发之路

据了解,隶属于中船重工的海西重机2005年在武汉成立,为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更好发展,2008年企业从军工制造转型为港口设备制造,囿于地理因素,海西重机又从武汉横跨半个中国,落地曾是一片荒芜的青岛西海岸港湾。

之所以选择青岛,海西重机的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杨少波告诉记者,从内陆地区建造的港口设备,要运往用户所在的地区,必须要拆零件、渡长江,达到海域之后,再发送至各个港口码头,高成本、耗时长、费人力。迁移至青岛西海岸港湾之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极大提升了海西重机的交付效率,工期从数月直接缩减至七个工作日,自此,海西重机于西海岸的一公里海岸线上顺利开启了新的航行。

优势明显,然而,初始时期企业的转型并不顺利。 “2008年企业转型投产港口机械化时,我们的技术不成熟,在研发设计这种关键领域要对‘外人’的指导言听计从,产品升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杨少波回忆,意识到了要抓住核心技术才能掌握企业发展命脉的海西重机,在第二年便广纳贤才,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先后成立了上海设计研究院以及智能技术研究所作为核心技术的研发探索,以此为强有力的支持,打造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研发产品。

如今,海西重机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海洋重型起重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从军工企业到海洋科技,在中船重工和武汉船机的大力支持下,历经近十年时间的持续快速发展壮大,海西重机现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港口装备制造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功能性海工平台的主要建造基地。

突破行业瓶颈铸就海洋重器

书写时代传奇的“大国重器”便是在此匠心独运的自主研发之路中频频现世。

据介绍,海西重机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了各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桥式抓斗卸船机、装船机、门座式起重机、大型门式起重机等起重机械产品。自投产以来,分别为烟台打捞局、中铁大桥局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600吨浮式起重机,研制了国内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平台上设备国产化率(≥90%)最高的90米自升式海洋作业平台、我国首个110米桁架式自升式海工平台,自主设计制造的中国北方地区起重量最大的1600吨大型龙门吊已广泛应用于岸桥、海洋平台和大型起重机等的总装工作。

更广为人知的还有助力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桥神器“大桥海鸥”,3600吨浮式起重机,由青岛海西重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采用变幅式双臂架结构,其起重重量为3600吨,最高起升高度110米,不仅减小了桥梁吊装吊具结构,而且提高了桥梁吊装的有效高度,极大地满足了桥梁吊装施工的要求,经受住了现场恶劣海况的考验,成为大桥建设“左膀右臂”,被称为“海上建桥神器”,名扬海外。

“龙门”一吊,举重若轻;“海鸥”一现,两岸相连。每一座“大国重器”都凝聚着“海西人”的智慧与匠心,科技与钻研总是并肩而行,责任与使命总是互为驱使。

而借助蓝海之力、托举中国力量的海西重工也一直在自我探索,突破行业瓶颈,在智能化时代,他们同样将目光转向了智能自动化领域。

工匠精神打造“无人码头”

杨少波表示,当前,自动化堆场是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集装箱堆场和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起着关键作用。

日前,海西重机为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国内首个堆场自动化设备在日照港码头完成了它的“首秀”。据了解,此次海西重机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在展示现场将自动化运行过程精准呈现。ARMG大车小车的精准对位,集装箱吊具的精准抓放,无人集卡车的精准停靠,无一不彰显着整个中控系统的精准运行。

“别看就是简单的一个拿起放下几分钟的作业循环过程,人力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效率的,一旦实现堆场现场无人化作业,日常生产效率将提升近50%。 ”不止于此,海西重机希望达到的是为业主码头提供远程化服务,即真正意义上实现“无人码头”概念,将智能化、自动化合为一体,让人工成本达到最低的同时,为生产提效,让风险缩小。

即便是要挺进“无人时代”,其背后亦承载着无数人日以继夜的劳动与筹谋,为了保证自动化堆场的演示过程零失误,海西重机的电气现场调试团队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陆续攻克了大车定位偏差过大、电缆卷盘力矩跟随不稳定等一道道难题。并且在ABB自动化工程师前期未到达现场的情况下,他们通过统筹安排,充分沟通等方式完成了LPS、TPS、CPS以及XCC等系统的调试工作,掌握了自动化调试流程及标准。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思维始终烙印在这庞大的工人队伍中,他们不计得失冲锋陷阵充分说明,重塑人类的工匠精神,是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沿“一带一路”向世界进发

作为推动青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海西重机的港口经济秉承使命,以“世界眼光看市场、国际标准做产品”的经营理念,不断推进海外市场的驱动发展,捕捉接轨国际的共赢契机。

2012年,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出明确规定,今后海上钻井平台,工作和生活必须分开。海西重机副总经理代振华回忆说,正是这一规定让他们找到了创新方向,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谷仓,向生活服务领域探索:在既无订单也无经验的情况下,海西重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开发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座四桩腿自升式生活服务平台。此后,公司成为国内手持订单量最大的海工服务平台生产制造企业,实现了逆周期发展,产品远销意大利、韩国、印度、印尼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为推动中国港机、海工装备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海西重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港口烙上了HHMC印记,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先后承制了包括印尼大批量门机,意大利60t超巴拿马岸桥,韩国釜山新港、鲜光新港批量岸桥、自动化轨道吊,黎巴嫩、毛里求斯批量港机设备,伊拉克2台41吨岸桥等项目,阿联酋3座SE-300LB自升式海工平台、3座SE-350LB自升式海工平台、阿布扎比4座SE-300LB海工平台等在内的一大批标志性产品,形成了港口起重设备与海工产品并重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速了品牌国际化,增强了海外市场竞争力。

记者 薛飞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