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水产界添“六朵金花”

2019-05-22 08:32:43来源:青岛晚报

原标题:岛城水产界添“六朵金花”

近年来,我市科研院所在培育水产新品种方面不断取得研究突破,水产新品种的研发为百姓餐桌带来更多优质蛋白。今年,农业农村部再次审定通过14个水产新品种,我市又有6个入列,分别是罗非鱼“壮罗1号”、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长牡蛎“海大3号”、扇贝“青农金贝”、刺参“鲁海1号”、云龙石斑鱼。

扇贝“青农金贝”

该品种是以2011年从紫扇贝与海湾扇贝杂交一代的第三代选育群体中挑选的闭壳肌和贝壳均呈金黄色的500枚个体作为基础群体,以闭壳肌金黄色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与扇贝渤海红相比没有显著差别,闭壳肌金黄色的比例为97.0%。适宜在我国黄海、渤海沿海吊笼养殖。育种单位为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之春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刺参“鲁海1号”

该品种是以2003年-2004年从我国辽宁大连和山东威海、烟台、青岛、日照野生刺参群体中收集挑选的 2700头个体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养殖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刺参相比,24月龄刺参体重平均提高24.8%,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23.5%。适宜在山东、辽宁、河北和福建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育种单位为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

罗非鱼“壮罗1号”

该品种是以 2003年从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引进的吉富罗非鱼后代群体中挑选出的100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抗病性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吉富罗非鱼相比,抗无乳链球菌侵染能力平均提高25.6%,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9.2%,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2.1%。适宜在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育种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

该品种是以2010年分别从东营垦利黄河口和南通启东长江口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及三疣梭子蟹 “黄选1号”群体中收集的1830只个体为基础群体,以耐低盐能力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方法,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三疣梭子蟹相比,成活率平均提高31.2%,体重平均提高18.8%;与“黄选1号”相比,成活率平均提高10.7%,体重无显著差异;能显著提高对养殖水体低盐度变化的适应力。适宜在我国黄渤海、东海及其河口人工可控的海水池塘中养殖。育种单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长牡蛎“海大3号”

该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360只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32.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育种单位为中国海洋大学、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乳山华信食品有限公司。

云龙石斑鱼

该品种以2005年从福建东山岛和广东饶平县海域采捕并经连续2代选育的云纹石斑鱼子代为母本,以2003年从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引进并经连续2代选育的鞍带石斑鱼子代为父本,利用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并通过人工杂交获得的F1代,即“云龙石斑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母本云纹石斑鱼相比,1龄鱼体重平均提高208.8%;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相比,育苗难度显著降低;与广泛养殖的杂交种珍珠龙胆相比,1龄鱼体重平均提高31.4%。适宜在我国南北方沿海地区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育种单位为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截至目前,全国水产新品种累计达到215个,其推广应用将有力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今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聚焦“高效、优质、多抗”目标导向,新品种研发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罗非鱼“壮罗1号”抗无乳链球菌侵染能力提高,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链球菌病发生率;长牡蛎“海大3号”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达到高端水产品的品质要求,使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二是水产种业企业参与度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提档升级。水产种业企业参与新品种研发积极性高涨,有17家水产种业企业参与新品种研发,“育繁推”一体化进入快车道。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以第一单位身份分别主导完成了津新红镜鲤、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和云龙石斑鱼等3个水产新品种的研发和选育。三是“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水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广机构和种业企业间更加注重新品种研发的协同配合,共有35家单位参与了14个新品种的研发,充分凝聚多方实践经验和智慧,进一步提升了全产业链创新能力。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