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孵化”共享创新资源 引领科创新模式

2017-12-11 09:41:32来源:青岛晚报

原标题:青岛创新孵化未来

\

《焦点访谈》两次专题报道昌盛日电的扶贫模式,总理点赞海尔双创模式……日前,市科技局发布 2017年岛城孵化器发展情况,并提出未来孵化器的职能。孵化器是创新创业重要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千万平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着力引进科技创业人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青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孵化器将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谋篇布局,打造全流程孵化产业链条,促进其国际化发展。

案例 “青岛孵化模式”共享创新资源

近年来,以海尔、华通、软控、明月海藻等为代表的大企业围绕产业链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内部创业、衍生创业,鼓励内生孵化,成为我市孵化器建设的亮点特色。海尔搭建海创汇平台,开启“人人创客”模式,开放大企业优势资源,吸引聚集全球一流创新资源,提供“创意-设计-制造-销售”的全产业要素服务,汇聚1333家合作风险投资机构、120亿创投资金,超过100个小微企业年收入过亿,李克强总理多次点赞海尔双创模式,称海尔是新动能转换的典范。

昌盛日电则属于另外一种“孵化模式”:国内首创光伏农业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建成全国首个农业创客空间,成功孵化农业科技项目近百个,培育农业科技企业30余家,《焦点访谈》栏目两次专题报道,公司在宁夏的光伏农业科技园受到广泛肯定。

针对这种模式,我市鼓励有条件的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孵化硬件空间,由“企业集聚”向“产业培育”转型,面向细分领域实施垂直孵化、精准孵化、集团连锁孵化,力争成为专业化创业孵化服务“提供商”。

数据 孵化器规模跃居全国前列

我市自2012年开始全面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孵化器项目建设248个、竣工1231万平方米、投入使用963万平方米、实际使用748万平方米。经全市各级科技部门认定的孵化器共计145家,数量是2012年初的4倍,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96家,总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大批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龙头企业、新兴服务中介等市场主体投身于孵化器事业,企业化运作的孵化器占孵化器总数达92.6%,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逐步成为孵化器投资建设和创业服务的主力军。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孵化载体累计入驻企业13130家,累计毕业企业740家,累计备案在孵企业6088家,数量较2012年初增长了5倍。

政策 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十二五”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如2012年出台的“孵化器十条”,在工业用地建孵化器和分割转让、公共研发平台融资租赁、企业投融资等方面实现政策突破。 2014年出台的《关于实施“千帆计划”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以孵化器房租补贴、孵化器种子基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精准普惠性政策支持。 2016年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千帆汇”品牌等特色孵化工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2013-2016年,市科技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支持创业创新项目、孵化器建设及房租补贴、孵化器培育高企等。同时,出台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创业孵化与投资基金管理细则》,成立市南创联、高新区科创、李沧新起点等六支孵化器种子基金,定位于推动孵化器持股孵化。

全市孵化器已建立起“企业联络员+创业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辅导体系,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专业化、定制化服务。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孵化器协会,自发成立青岛创客联盟等行业自组织,创业孵化生态日趋成熟。

收益 成果丰硕社会效益显著

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在孵化器得到转移转化,孵化器已经成为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成果源”。全市孵化器知识产权申请量6000余件。在孵企业技术成果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三大领域,累计占比超过70%,催生出了有住网互联网家装平台、国数无人机反制系统等一批产业化前景可观的新兴技术。由“千人计划”申作军领衔的海通机器人系统公司毕业于青岛留学回国人员服务中心孵化器,目前已成功推出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机器人电控软件平台、多模式导航系统及系统控制平台,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年来,我市孵化器建设逐步从“重载体搭建”向“重主体培育”转变。截至今年10月,孵化器累计培育高企230家,呈逐年增长态势,毕业企业在主板、新三板或蓝海上市(挂牌)达116家(主板1家、新三板21家、四板94家)。雷神、高信、华高墨烯等一批高成长企业从孵化器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北洋天青入孵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后,得到技术研发、资金担保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已获海信、澳柯玛等企业订单近亿元,于今年9月登陆新三板,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入驻孵化器创新创业已成为新趋势。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6%,吸引“千人计划”归国创业者270人,留学人员创业近千人。国家“千人计划”周晓光回国创办的融智生物科技公司落户工研院孵化器,其研发的国内首个大分子检测分析质谱仪成功推向市场,今年获第三轮2亿元融资,企业估值超10亿元。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