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国家重器之青岛元素 自主智造支撑起未来脊梁

2018-06-11 14:38:27来源:青岛晚报

\
\
\
\
\

高端装备制造是大国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科技创新最高水平的代表。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大型飞机、神舟飞船等航空航天装备、高速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深潜器等海洋装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创新征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在这些大国重器中,“青岛元素”频频闪现,折射出青岛装备制造水平的巨大提升,体现出青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显著效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方面优化整合工业产业集聚区,一方面推动产业链式发展,使集群拉动作用弱、产业链不完整两大问题得到彻底改观,特别是重点打造的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成为拉动全市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示范引领,风从影随。在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那些闪耀在运-20飞机、神舟飞船等大国重器背后的“青岛元素”,恰恰是最具示范效应的标杆。它们有的像高速列车一样,本身就是气势磅礴的大国重器;有的像载人飞船中的元器件一样,在外行人看来平淡无奇,然而无一不是青岛装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是引领全市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青岛力量”。

让我们细数那些大国重器的“青岛元素”,认识那些率先转型、大胆创新的青岛企业和科研院所。

惊艳世界的高铁CRH380A青岛产

中国高铁装备,令全球瞩目;青岛高铁装备,令世界关注。

2010年12月,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CRH380A型新一代高速列车,跑出了486.1公里的最高运行时速,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这一由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动车组,加速至300公里/小时不到4分钟,而人均百公里能耗仅相当于客运飞机的1/12。

这些年来,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一直担当京沪、京广等高速铁路的运营主力。如今的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具有轨道交通装备开发、制造、服务的完整体系,在高速动车组、城际及市域动车组的研发制造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港珠澳大桥“抗风减振”树新标杆

举世瞩目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对港珠澳大桥这种世纪工程来说,振动控制技术是保证桥梁结构百年无忧的关键技术之一。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的创新团队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将港珠澳大桥因风力引发共振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为了保证大跨度连续梁的港珠澳大桥120年的超长寿命和强台风下的结构安全,设计采用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抗风减振系统。该减振系统技术指标非常严格,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尹学军和他的团队,自我加压,从严要求,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高效的悬挂式TMD减振系统,使桥梁的阻尼比达到1.7%,超过了1%设计值,使桥梁抗风振有了充分的安全裕度,创造了减振行业的又一项世界第一,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树起了一个新标杆。

“大桥海鸥”让海上建桥再添“神器”

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 “大桥海鸥”号3600吨起重船2017年在我市交付使用。该船是目前中国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远赴福建在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服役。

“大桥海鸥”号起重船由中铁大桥局投资并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制造,长118.9米,宽48米,吃水4.8米,船上层建筑共四层,起重量3600吨,主钩最高起升高度距水面以上110米,其起重机采用变幅式双臂架结构,耗时20个月建造完成。其起重机采用变幅式双臂架结构,能更好地满足桥梁吊装施工的特点,减小桥梁吊装吊具结构,从而提高桥梁吊装的有效高度。该船为非自航钢质起重船,具有辅助航行功能,主要用于沿海桥梁工程构件和设备吊装作业。

青岛重工为“运-20飞机”提供牵引车

“运-20飞机”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首,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而为“运-20飞机”提供牵引车辆的企业,就是我市的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

青岛重工研制的飞机牵引车,是一款军民两用的大型飞机牵引车,专门用于保障“运-20飞机”等230吨以下各型飞机在地面移动,最大牵引力可达170千牛,牵引力不会随着发动机功率衰减而降低,并且能够保持超低稳定车速,适合精确对接飞机,具有高可靠性、高精确性的优良性能。

青岛重工始建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涉足专用汽车生产领域的企业之一,2015年,这家企业创出了重型专用车行业产销量和产品出口量两项第一;应用智能化技术自主生产的城市智能渣土车,2016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00%;最新开发的民航70吨飞机型牵引车,成功获得民航生产资质和使用许可证,在同行业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半导所:给神舟飞船提供关键元器件

2003年11月,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有限公司由于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提供了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关键元器件,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工科委和信息产业部的嘉奖。不仅如此,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曾使用青岛半导所研制的专用元器件。

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上,共有近10个部位采用了青岛半导所的关键元器件产品。其中,在飞船的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在驾驶舱内的控制系统中,都有青岛半导所生产的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而这些产品全部是由半导所自主设计、研制和生产。

青岛半导所创建于1965年,2012年1月,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对青岛半导体研究所重组改制,使其成为航天科工集团控股的国有公司,目前,该公司拥有科研、生产、检测设备仪器900余台套,同时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H级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生产线、国内先进水平的模块电路生产线、电力半导体器件生产线和完整的检测、试验设施。

海丽雅:特种绳缆送“蛟龙号”入海

2009年至201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时所用的特种绳缆,即为青岛海丽雅集团研制。

海丽雅集团的前身为青岛海丽花边公司,一度濒临破产,后来积极转型发展,专注于深海勘测绳索的研发与生产,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深海勘测特种绳索,将我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送入海底。

目前,这家企业已经成功转型成为特种绳缆行业中的隐形冠军,其研发的特种绳缆可适用于海下8000米深度,绳缆表皮与内芯的移滑度为零,强度达到同直径钢缆的2-5倍,在-196℃至560℃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截至目前,这种特种绳缆已先后为“大洋一号”、“蛟龙号”、“雪龙号”等国家重大装备助力。

海西重工:制造船舶“心脏”核心部件

在大型船舶中,船用柴油机被喻为“心脏”,而船用曲轴又是船

\
\
\
\
\

用柴油机的核心部件。尤其是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曲轴,世界上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对精度的要求极高,旋转时振幅不能小于人的头发丝的四分之一。一直到上世纪初,全国所有大型船舶使用的曲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一被动局面,被青岛一家企业改变。

2007年,青岛海西重工公司建成投产,制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船用曲轴,一举打破国内船舶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2008年,国内重要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也落户青岛,主要研发生产船用发电机以及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试验设施,由此填补了我国在55千瓦以上船用发电机、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空白。

中船轨交:隧道掘进神器“贯龙号”

2014年10月,由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贯龙号”DSUC型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通过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入地施工前的预验收,标志着由中国企业制造的第一台硬岩隧道掘进机已满足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同时也标志着青岛具备隧道掘进机的生产制造能力,在装备制造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贯龙号”长135米,重量850吨,开挖直径6.3米,前方由一个巨大的机身牵引,复杂的系统集成后配套设备紧随其后,是一种高智能、新型先进的隧道施工重大技术成套装备。在正常条件下,“贯龙号”一个月可以在隧道施工中掘进1.2公里,工作效率是矿山法的10倍以上。

研制这一利器的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由市经信委会同青岛地铁指挥部、青岛高新区等单位共同引进,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产业体系内唯一的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企业,其隧道掘进机研发、配套及总装制造基地一期建设项目于2013年底建成。

青岛双瑞:压载水系统首装远洋油船

国际海事组织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 2012年,中船重工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历经4年努力,成功研制出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套自行研制设计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该系统当年首次安装远洋油船。

青岛双瑞公司研制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是我国首套获得国际海事组织最终批准的压载水管理系统。目前,青岛双瑞已具备年产100台该系统生产能力,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球售后服务网络,已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等多家国内外船厂、船东签订了32万吨超大型油轮、集装箱船、散货船等项目合同。

联合通航:打造“中国总装”直升机

2016年6月,青岛联合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器材集团组成的中方合作伙伴,与空客直升机集团签署了关于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建立H135直升机总装线的框架合同。

根据合同,合作各方将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合资建立欧洲之外第一条H135系列直升机总装生产线,该总装线将严格按照空客直升机德国标准进行投资建设,计划于2018年正式投产,设计产能36架/年。总装线所在的青岛,将成为空客直升机在华唯一的轻型系列直升机工业合作基地。项目投产后,在中国销售的H135机型将全部在青岛生产,并与欧洲本部保持同等技术水平、同等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

北斗卫星注入“青岛科技”元素

在我国发射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导航卫星中,我市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为其提供“大功率射频同轴开关” “星用大功率射频电缆组件”“超小型毫米波板间连接器”等9种共300多个关键元器件,在北斗卫星中注入“青岛科技”元素。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是我国电子测试和互连技术行业的领军企业,先后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化核心元器件,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青岛港无人码头效率全球领先

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当今世界最先进、亚洲首个真正意义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减少操作人员约85%,提升作业效率约30%,具备自动化全规模作业能力,真正实现了全自动化。码头从概念设计到商业运营,开创了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的新纪元。

青岛港全智能化码头采用物联网感知、通信导航、模糊控制、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安全防范等技术,融合“五大系统”(码头操作系统TOS、设备控制系统ECS、闸口控制系统G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网站预约查询系统),自主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为码头赋予一颗会思考、能决策的“大脑”。

入海神器“蛟龙号”

十九大报告中点赞的“大国重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榜上有名。 “蛟龙号”是100多家单位连续十余年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的重大科技成果,创建了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安全性设计技术体系,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超高水压下大直径大开口钛合金载人舱和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挑战,研制了国际首例可传输图像、数据、文字和语音等信息的潜水器水声通信系统,在115分贝恶劣背景噪声条件下实现了最远8.6千米、最大数据率10千比特/秒的稳定通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蛟龙号”开启了中国人走进深海的大门,科技部相继立项开展了4500米和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目前4500米载人潜水器已交付用户,其国产化率达到95%。我国深海装备技术体系日趋完备,产业基础已经建立,为国家全面进入深海大洋做好了技术准备。

“海上巨无霸”矿砂船青岛产

2017年,由武船集团北船重工公司承制的世界首艘第二代40万载重吨矿砂船在青岛海西湾下水。作为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便捷高效等关键性能的“集大成者”,该船将矿砂船的整体水平大大拉升,成为引领世界同行业的风向标。该船船长362米、宽65米、高30.4米,庞大的身材使得该船“特别能装”——载重量高达40万吨,一船货物足够装满6666节火车车皮,这些车皮首尾相连,相当于青岛前湾港到日照港的距离。

它不仅身材庞大,还“耐力持久”:可以每小时14.5节的航速(约为27公里/小时),连续航行2.55万海里(约4.7万公里)。换言之,该船可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完成环球航行。

海洋油气开采“利器”——动态脐带缆

青岛迪玛尔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依靠自主研发,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国内顶尖水平的海洋油气开采“利器”——动态脐带缆。脐带缆是将钻井平台水面上的控制系统和水下的机械装备的“脐带”。动态脐带缆不同于普通线缆,它不仅要完成信号传递、物质传输等多种功能的要求,而且在性能上要适应水深、压力、动态疲劳等特殊环境要求。

目前,该脐带缆已经能够媲美欧美国家产品,可以承受水深3000米、压力1万磅/平方英寸的环境。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动态脐带缆中最顶尖的水平。

首台全海深高清相机“海瞳”

一万多米深的海底是什么样子?来自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的一个团队,历时9个月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全海深高清相机“海瞳”,共采集到了长达12小时的高清视频,在我国深海科考史上首次完成全海深的高清视屏获取。

“海瞳”相机曾跟随中科院深渊科考队TS03航次出海科考并参加海试。整个航次过程中,“海瞳”相机有4次下潜到7000米的深海,3次下潜到超过10000米的深海,下潜最深处达10911米,并采集到了共计12小时的高清视频,在我国深海科考史上首次完成全海深的高清影像获取。

“海燕-10000”水下滑翔机刷新世界纪录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船队成员 “向阳红18”科学考察船在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靠港,圆满完成了30天的共享航次任务。据介绍,此次“向阳红18”搭载31套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燕-4000”米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等设备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8个剖面的下潜观测,其中超过4000米深度的观测剖面3个,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并获得大量的宝贵深海观测数据,顺利通过海上测试。

海洋国家实验室启用最强大脑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超级大脑”,计算能力达到了理论峰值每秒2600万亿次,为目前国际海洋领域性能最强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海洋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以满足海洋国家实验室面向全球发起的透明海洋、深海极地、蓝色生命等大科学计划中对智能超算及系统仿真的集群式重大需求为目标,立足国产化超算大科学装置,构建国际一流的超高分辨率全球海洋模拟器。支撑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络,向深海基因组计划等海洋科技前沿提供技术保障。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薛飞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