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外卖平台上的小店江湖 小吃店拓展3公里服务圈

2019-01-07 09:00:53来源:青岛晚报

原标题:外卖平台上的小店江湖

\

青岛2018年“单王”吴西。

\

李沛外卖小哥正在“陕十三”内取外卖。

“新零售”模式不仅仅在大型的购物中心引发震动,便利店、小吃店等街边小店也悄悄进行着一场“新零售”的变革,通过对接外卖平台,街边小店实现了简单迅速的互联网转型,玩起了当下流行的新零售。如今,外卖平台的配送范围已经由最初的餐饮店扩展到了便利店、水果店、蛋糕店等,覆盖了街边几乎所有的小店,而每天奔波在街头的外卖小哥成为街边小店走向“新零售”的桥梁,让街边小店也充分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

小吃店拓展3公里服务圈

外卖平台的出现让原先位置相对固定的街边小店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通过外卖小哥的摩托车,把生意做到了更远的地方。 “陕十三”是京口路上一家陕西风味特色餐厅,主打肉夹馍、凉皮等陕西美食。 2017年开业后不久,这家餐厅就加入了“饿了么”平台。对于外卖平台的引入,“陕十三”老板张洪飞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在没有引入外卖平台前,“陕十三”只能辐射到周边1公里以内的顾客,但引入外卖平台后,辐射范围扩展到了周边3公里以内,这无形中为店里招揽了更多的顾客。目前外卖订单已经占据了店里销售额的30%—40%,成为推动营业额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外卖订单也极大地节省了店内的人工费用,这部分费用通过“满减”的形式让客人得到更多优惠。

在张洪飞看来,外卖平台对小吃店的改造不仅仅体现在配送范围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台的大数据系统,为小吃店的决策提供了精准的判断。张洪飞介绍,外卖平台会根据后台的数据为每家店设计最优外卖套餐,并提供不同的方案让店主选择。 “饿了么”平台曾经为“陕十三”设计过一款 “肉夹馍+凉皮+原味豆浆”的19.9元套餐,最后共销售出400多单。张洪飞告诉记者,套餐设计此前主要集中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连锁餐饮店,他们通过连锁的大数据平台精准计算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套餐搭配,而一些街边个体经营的小店并没有实力配套这样的软件系统,外卖平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依托外卖软件的大数据平台,即便是街边的小店也实现了信息化。

便利店收银员配货忙不停

外卖平台早已跳脱出餐饮这一单独的细分领域,向越来越多的行业拓展。便利店以及各社区的小卖部成为了外卖平台第二轮拓展的新目标,外卖小哥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青岛各大便利店。记者探访岛城多家便利店发现,店员们除了承担收银、理货等基本职责外,外卖配送成为了一项新的职责。

“您有新的‘饿了么’订单了,请赶快查收。 ”在此起彼伏的系统提示音中,中山路上一家便利店的收银员小王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拿着购物篮开始在店里配送,因为马上就会有外卖小哥过来取货。为了提升订单配送的速度,最好是外卖员到店之后能直接取货,因此配货通常由店员完成。下单高峰的时候,小王和她的同事几乎全部都在忙着给外卖配送,收银台的客人不得不等待。“外卖生意这么好,以后我们只要帮忙外卖配送就好了。 ”小王向记者开玩笑。

对于便利店订单的快速增长。 “饿了么”配送人员郑友俊感触十分明显。便利店订单已经占到了她所接单量的20%—30%,全部都集中在友客、迷你岛、7-11等便利店。郑友俊也很喜欢接便利店的订单。餐饮订单极有可能碰到汤、粥等液体,这些在配送的时候容易洒,也给配送带来了麻烦。而便利店订单通常集中在零食、饮料等品类上。

小店店主有一套新零售生意经

虽然外卖平台为众多街边小店拓展了销售距离,但并非把店搬到平台上就万事大吉了。外卖平台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经,店主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消费者增强互动,这样才能留住顾客。张洪飞告诉记者,外卖平台上的客人与到店消费的客人是完全不同的群体。到店消费的客人多为附近居住多年的原住民,他们已经形成了外出就餐的习惯,而点餐的客人构成更加复杂,他们有着更加互联网化的消费习惯。张洪飞也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与用户的沟通,例如对于在店里消费满十次的客人赠送优惠券,或者定期推出满减的优惠活动。如今,张洪飞的“陕十三”每个月能保持2000多单的业绩,在周围同类餐饮店中名列前茅。

同样位于李村的匠滋炒饭也有一套独特的生意经。外卖订单占据了这家店将近七成的销售额。其在与客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十分用心。它们专门定制了精美的外卖手提袋和当下流行的牛皮纸餐盒,增强客人拿到外卖那一刻的“仪式感”,此外,还会在便签上手写对客人的祝福,附赠在外卖袋里。高珊珊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以外卖为主打的餐饮店,与客人的交流十分重要,外卖无法做到像堂食一样面对面交流,只能想出各种办法拉近与客人的距离。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