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青岛模式”破题“最后一公里”

2019-01-28 08:55:33来源:青岛晚报

原标题:院士专场推介意向签约超百亿

\
\

《科创周刊》

战略合作伙伴

■青岛市高新区■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科协■青岛市经信委■青岛市工商局■海尔金控集团■华为青岛基地■百度青岛智创基地■青岛港集团

青岛国际院士港举办的科技项目展示。

纳米特种滤纸、纳米防雾霾产品、医用敷料、电池隔膜……日前,西拉姆院士纳米纤维新材料系列项目专场推介活动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举办。多款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现场签约金额约38亿元、意向订单101亿元,这是继1月13日侯立安院士项目之后举行的第二场推介活动。这场活动也成为了青岛“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样板,科技如何“变现”也成为业内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之一。

2018年,《青岛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目标是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突出海洋科技特色,聚焦科技成果源头供给、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化开放协同、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成果产业承接、创新体制机制等六大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源头供给—转化服务—产业培育’工作链条,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一实施方案的推出,既是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建立而布局,又为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岛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产学研对接的顺利与否,是保障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产学研的对接速度在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据青岛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在科技投入方面,青岛市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286.4亿元,占GDP比重2.81%,研发投入总量及强度均居全省首位。科技产出方面,全市有效发明专利 21802件,同比增长19.23%;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9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61件。成果转化方面,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9家,全市国家级孵化载体累计达到129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26.66亿元,同比增长21.65%,再创历史新高。企业培育方面,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91家,总数达2039家,分别同比增长82%和51%。新入库“千帆”企业563家,总数达到2461家,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国家试点示范方面,青岛获批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全国10个),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国8个),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首批试点(全国6个)和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青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强化产学研合作方面,通过引进机构与青岛企业合作,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引进机构已与青岛近千家企业签订技术交易合同近600项,技术交易额超过7.8亿元。光电院青岛研究院、天大青岛研究院、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积极为青岛中小微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中科院青岛育成中心在全市构建了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促成中车、海尔、青岛港等企业合作300余项。

从“表层功夫”做到“深层功夫”

为了解决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青岛越来越注重产学研对接平台的搭建工作,从“表层功夫”做到“深层功夫”,强化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形式的创新。

近年来,青岛多次将产学研对接列为重点工作,平台建设欣欣向荣,目前,青岛引进机构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03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众创空间、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14家;中科院级、省部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研院等平台81家,省市(区)级孵化器和创客空间7家。此外,通过举办一系列综合性科技成果交易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互动,论坛、推介会的举办也变得更有针对性,让科技成果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助推力。

对接成功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链有待进一步打通,成为制约转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产学研链条的打通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其难点也集中于科研成果如何与市场有效融合上。 ”青岛市科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隋映辉说,“目前,这仍旧是一个待破题的问题。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也没有破题。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可能也没有做到。对于一些效益不够、利润空间有限的技术,目前仍未实现产业化。这涉及到科研成果成熟度的问题。 ”他表示,国内的产学研结合,长期缺少中间环节。这决定了产学研会有一些产业链的断链,由于链条断了,所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产生了瓶颈,这也造成了我们无法从科学成果的转化链形成创业的大潮、高科技企业的集群和新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

搭建全新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架构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在科技成果转化链中,作为技术的供应方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往往被体制机制所束缚,难以释放巨大的潜能。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接下来我市需要解决的难题。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科技企业数量与新兴产业实力呈正相比关系。数据显示,目前,青岛高企2041家,而深圳达到了1.2万家、广州则有8600多家。青岛的中小企业中科技型仅占6%,天津15%、南京10%,差距明显。

“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的体系化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进而全面促进技术交易、要素流动、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 ”青岛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对于2020年实现技术交易突破200亿元充满了期待,他反复提及今年的两个工作突破点:一是引导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二是打造区市分市场,建立各个区域特色鲜明的技术交易“小中枢”。前者是一种横向布局,后者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的纵向延伸,“横”还将向“纵”输送成果和人才,从而交织起一张纵横交错的技术市场服务网络。

“传统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都是通过科研处来做,不是市场化行为,只有建立起专业的转移转化机构,才能把政策奖补落实到科技成果完成人那里,激发创新积极性。 ”该负责人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薛飞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