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张连钢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2020-06-22 08:38:21来源:青岛晚报

原标题:这个人推开了中国智慧港口的大门

山东港口青岛港张连钢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 来源:青岛晚报)

智慧港口是码头的未来,而要踏入这个大门面临层层技术壁垒。近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山东港口青岛港首席高级工程师、“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青岛港组建以张连钢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多时间完成国外需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自主创新建成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张连钢也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推门人”。他推开了中国智慧港口的大门,青岛港也由此踏入全自动化的新征程。

自主创新与外国专家“掰手腕”

团队组建之初,自动化码头还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全球建成的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掌控,作为港口大国的中国榜上无名,这让团队负责人张连钢很不甘心。

2013年2月,就是“不甘心”这三个字,让这位因为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老码头在接到青岛港集团的电话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医生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接下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组长的重任,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当时,业界对青岛港的选择众说纷纭,甚至有国外专家直接质疑: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在质疑声中,张连钢带领项目组进行了艰苦的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为了“取经”,团队到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却“藏着掖着”,不提供任何数据、技术参考,不允许拍照、摄像,抬高技术壁垒,生怕自己的技术被学去。

外方专家认为,凭中国的技术,建造出自动化码头至少需要10年,建议张连钢团队直接购买外国成熟技术。而张连钢和团队则憋着一股劲儿,要给中国人在这个行业里争口气。 “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到的,必须自主创新。 ”张连钢说。

许多外国公司认为中国并不具备独立建设的能力,纷纷提出承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设计方案。但经过比选研究,这些方案统统被张连钢否决了。

“每个港口特点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也没有东西可抄。我们只有根据青岛的口岸实际、货源结构、码头流程、操作习惯,设计出自己的工艺流程、总平面布局和技术指标体系及规格参数,才能构建起一整套合理的集成方案和实施策略。 ”凭借对码头工作的熟悉,张连钢打定主意:没人比我们更了解青岛港的操作需要,我们要自己做成这件事。从方案开始设计的那天起,项目组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10时前熄灭过,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

2017年5月11日,随着 “中远法国”轮汽笛的一声长鸣,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开港便创下自动化码头世界纪录”的方式开门迎宾。 “连钢创新团队”用了3年半的时间,建成了一个中国人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自动化码头。

步履不停不断完善作业流程

荣耀加身,傲立巅峰,但创新的脚步却从未停歇。自动化码头开港后,张连钢依旧日夜奋战,带领团队不断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

在二期工程,连钢创新团队建成基于5G通信技术和氢动力的自动化码头,成为全球自动化码头“领跑者”。他们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不仅减轻设备自重约10吨,降低了设备机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实现零排放。

直到现在,加班奋战依然是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不仅要继续冲击世界自动化码头效率的极限,更要实现自动化码头高度智能化的升级,用自主创新敲开未来港口的大门。

在妻子眼里,张连钢是个凡事都要做到100分的典型理工男,最大的享受就是讨论和解决问题。

如今,张连钢仍喜欢经常到码头观察设备运转中的每个动作,边看边琢磨。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对面,有一座小山,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陡山。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自动化码头。和从前一样,现在张连钢也会经常站在陡山的小山坡上,俯视着这条无人的岸线,思索着青岛港未来的发展方向。

怀着这颗初心,张连钢和他的团队还在继续迎接新挑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让自动化码头更深度进化。 记者 王伟

分享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