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激光电视 诞生记
海信激光电视。
中国的第一次先发优势
当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关于激光显示工作组的介绍里,出现五星红旗的图片时,刘卫东博士第一时间截图发给了同行的中国专家,分享心中的激动。这位向来低调的“技术男”,少有地展现了自己的感性一面。
201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IEC TC110)正式成立激光显示工作组。经过两个环节的演讲,海信电器首席科学家刘卫东成功PK掉同台竞争的日本技术专家,当选为激光显示工作组的召集人。这是中国专家第一次在显示领域担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在此之前,显示领域的标准制定多由日韩国家主导。“在大多数显示技术上,中国还是落后的,但激光显示,我们有先发优势。”刘卫东说。在彩电行业里一起摸爬滚打的同行们,此刻更能理解他的感受。自1958年天津712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视机以后的几十年间,历经电视黑白显示技术、彩色CRT显示技术和液晶平板显示技术,中国上百家电视企业饱受缺乏核心技术困扰,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用激光电视创造未来
在一次讲话中,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发问:“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思考:方向在哪里?”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一直有着技术反超梦的海信做出了大胆尝试——以激光显示开启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定义的彩电发展道路。
与自然光色域相比较,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方式可覆盖90%,达到90多万种颜色,使人们能够最接近真实、最绚丽璀璨的全新世界,被产业界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2007年,海信开始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并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海信电器首席科学家刘卫东担任课题组组长。 2011年,相关研究人员一并划入新成立的海信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显示所,进行产业前沿技术的研发。
试错4年确定技术路线
尽管科技界对于激光显示技术应用的研究时间已经不短,但激光显示技术从“专属精密仪器”的属性,转化成“普通家用消费品”的时间才刚刚开始。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参照,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需要自己摸索,这成为海信研发团队遇到的最大难题。 2007年入职海信的郭大勃是最早加入的成员之一。这位刚刚走出校门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很快就和同伴们意识到现实处境的窘迫。 “做863项目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偏向于做样机为主,做出来的整机像个‘庞然大物’,而且功耗高,不适合作为家庭消费品。只能说我们看准这个方向是有机会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什么,我们没有思路,走了很多弯路。 ”
“当时的研发小组经历了无数次反复实验,终于锁定了‘超短焦’这一概念,把激光光源和超短焦结合起来,此前从没有这个技术路线。 ”2011年夏天加入团队的北京大学光学专业博士生刘显荣见证了激光电视研发过程中这一重要节点。刘显荣说:“在此之前,激光投影用的都是长焦镜头一次成像,超短焦投影技术投射距离短、亮度损失小、节省空间以及避免画面遮挡,可以大大提升便捷性。加上屏幕,几乎就构成海信最早的激光电视的形态。 ”经过4年的试错,研发团队才找到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技术路线。 2012年初,一台体现海信激光电视雏形的DLP混合光源激光电视技术原型机在美国CES上展出,这是海信首次公开展示激光电视技术路线。等到一年之后,LG才正式展示了类似的产品。
连续投入7年
很快,技术的尝鲜者们落入了同样的困境:第一代产品把激光电视需要的激光器、超短焦镜头和屏幕等要素都具备了,但都遇到了产品可靠性问题。海信的选择是招兵买马,继续做下去。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样机到可量产的产品,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又经受了3年的 “折磨”,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从2007到2014年,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海信终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当天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对其进行报道并评价:激光显示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的长期垄断地位。正是凭借在激光显示技术上独树一帜的开拓性创新,海信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激光显示标准组组长单位,刘卫东博士成为该标准工作组的召集人。2015年1月,海信激光电视亮相CES。韩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朝鲜日报》报道了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的领先优势。该报援引三星电子一位高层相关人士表示:没想到中国企业率先推出了技术卓越的激光电视。
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技术的真正落地还有数不清的关口,所幸的是,海信人一一克服,沿着激光电视这条路坚定地走了下来。从2007年到2018年,11年的破冰,海信从一个产品做到了一个产业,也从一个企业影响到了一个行业。目前,全球20多家企业纷纷进军激光电视行业。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高玉岭把激光电视比作 “在口水中长大的孩子”。而让产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甚至追捧,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最大肯定。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无论是零售量还是零售额,海信激光电视都已经稳稳占据中国80吋及以上市场半壁江山,其中8月份的零售量占比更是达到了64.37%。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从 CRT电视、液晶平板电视再到激光电视,中国电视产业和技术的“进化史”,也正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一部变迁史。从技术储备到确定技术路线,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可量产的产品到真正实现产业化,海信用了整整11年。对中国彩电产业来说,原创一个品类实现超越,不再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任务。
■创新心声
“要做就做到最好”
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如果最高领导者没有技术背景,很难在技术创新方面出现重大突破。坚定不移推动电视产品走向高端,往技术深度更高的层面去做,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在激光电视的研发中,找不到海信引以为傲的技术基因,这是他不允许的。 “激光电视从一开始就是对标成熟的液晶电视的标准。董事长的要求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刘显荣说,4k激光电视的决策、开发过程,都是周厚健提出方向,并且持续指导研发工作。 “有时候我们会想着指标低一点儿行不行,董事长态度很坚决:不行。 ”
市面上也有一些打着激光电视旗号卖产品的投影厂商,这从来不是海信的选择。刘显荣说:“董事长要求我们要做一个穿鞋要走正路、要走长远路的一个企业。我们的激光电视从一开始,是朝着电视的指标定义的,去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不走投影机那种兼容、对付着用,或者改一改像激光电视的东西。 ”截至今年10月份,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申报761项专利,其中海外专利97项,核心的激光光学引擎可100%自主研发设计,从研发、设计到整机生产制造完全自主运营,70%以上的制造成本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