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琴岛学院蝶变创业孵化样本
从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毕业十年后,杨飞龙放下手头的工作回了趟母校,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返校十周年庆。提前一天到达青岛的那个晚上,杨飞龙在学校广场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就像十年前毕业的那个晚上一样。“回来看看母校,看看老师和同学,就感觉踏实。 ”琴岛学院的在校师生为毕业十周年回校的师兄、师姐们排了一场演出,听着00后的小师弟在台上唱《十年》,杨飞龙默默说了一句:“年轻真好。 ”
这所早在7年前就率先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创业基因的大学,正在收获累累硕果,毕业十年内的学生创业者比比皆是,很多已经取得不错的成就,并开始回馈母校。《科创周刊》记者走进校园,近距离观察这些年轻的创业者,寻找高校培养创业思维的奥秘。
母校是身上永远的烙印
杨飞龙跟母校之间有切不断的关联,就像他说的:“母校是我身上永远的烙印。 ”毕业之后他便回了老家东营参加工作,工作几年后又经营了一家测绘公司,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他瞄准了海洋测绘业务,而这项业务在青岛有十分广大的市场空间。由于与青岛相关机构的密切业务往来,杨飞龙经常东营、青岛两地往返,而到青岛后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来学校走走逛逛,或者约老师、同学一起出来坐坐。
杨飞龙把自己大学时跟同学的合照洗了出来,放在桌子上。他说上学时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一帮好同学,“那种喝了酒之后你想说说心里话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同学,那种感情无法取代。 ”从毕业回到东营起,杨飞龙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学校在东营的招生会,帮着学校的老师发宣传资料,向即将步入大学的高考生介绍自己眼中的琴岛学院,“自己的学校还是自己最清楚,包括他的优势、特点。 ”他自己的公司也会优先选择琴岛学院的优秀学生。毕业十周年回校,杨飞龙觉得自己应该尽绵薄之力回馈给母校些什么,他拿出20万元的资金捐给了测绘教研室,供教研室日常教学支出等使用。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创业启蒙
毕业十周年庆,琴岛学院创业孵化基地也热热闹闹。毕业生徐大洋早早就接到了基地老师的通知,大家一起回校聚一聚。徐大洋碰见当年在创业孵化基地一起战斗的老同学,远远打了个招呼。 2015年,徐大洋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青岛阿里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互联网O2O行业,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青岛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阿里巴巴支付宝口碑平台青岛地区的城市服务商。负责青岛区域口碑网平台的市场推广服务营销管理及青岛区域的支付宝支付业务。 “从大学开始就想创业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但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去参加创业大赛,学校在创业方面的指导是我的创业启蒙。 ”
2011年6月5日,琴岛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项目入驻。这个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多个创业团队、100多人办公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入驻项目目前已达到二十余个,项目涉及电子商务、媒体创意、教育培训、广告设计等行业。该孵化基地被认定为青岛市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并被纳入全市孵化基地管理体系。为了帮助在校创业的大学生,琴岛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创业教研室,配备3名专职老师,并选聘校内十几名各系各部门的兼职老师及校外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指导老师,负责全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为了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学院改革传统的纯理论教育教学授课模式,在原有的1个学分创业理论指导必修课的基础上,引进“大学生创业四级课程培训体系”模拟创业教学软件,将复杂、枯燥的传统理论教学转化为通俗精炼的实用性教学,并作为公共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截至目前,琴岛学院大学生创业四级培训已培训学员1500余人。同时,琴岛学院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对项目的选拔、申报和验收不断进行规范和完善,共有26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 此外,琴岛学院在原有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又在国交一楼和机电系建立了“琴梦创客空间”,引进了“3D打印设备”并在机电系和计算机系成立了“3D打印兴趣小组”,为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了另一个实践平台。 2016年9月份,琴梦创客空间通过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成为青岛市第三批通过国家备案的创客空间之一。
■新闻延伸
闯出一条独立学院新道路
演出中,在校学生表演的节目 《重返大学课堂》勾起了马云强对往昔校园时光的美好回忆。马云强2008年毕业后,承包了700多亩荒山,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几年的发展,原来的荒山成了整齐的梯田,瓜果飘香,美不胜收。一个集休闲、娱乐、健康、养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美丽画卷已然徐徐展开。 “学校对于我们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更注重于我们的为人处世和品德兼修。虽毕业十年,但琴院的每一课都深深烙在我们心上,让我们砥砺前行。 ”马云强说。琴岛学院院长张伟星在毕业十周年演出的开场词中说:“十年来,校友们秉承着琴院人的优良传统,兢兢业业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贡献了青春和智慧。你们的行动与业绩,传承了母校文化,传递了母校声音,也塑造了母校声誉。 ”淄博校友会李延晓向母校捐赠了刻着 “桃李天下、润物无声”的大型舵手工艺品,琴粤校友会江建平捐赠了一对落地大花瓶摆件,虽在异乡仍心系母校。
作为一所民办大学,琴岛学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学院道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是由青岛理工大学与青岛盛世华侨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全省首批、青岛首家独立学院。 2004年1月被教育部确认并于当年正式纳入山东省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学院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引领,加大基础投入,优化学科结构,强化综合培养,突出专业特色,培育校园文化,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所学生成才、家长信赖、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截至2018年6月,累计入学58000余人,毕业生达45000人。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