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连花是青岛金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多岁开始,这个在当时的生产队里当过女队长和会计的她 ,将自己缝制的7条裤子拿到集市上去卖。第一次做生意,7条裤子竟让她赚了3.5元。就是这3.5元,让只有小学文化的她从此和丈夫做起了生意。
从卖化肥到收粮食再到驾驶着三轮车换面粉和收大蒜,夏连花最终将积聚多年的资本拿出来,开起了青岛金叶食品有限公司。
如今,这个从事保鲜、冷冻和加工脱水果蔬为主的公司,每年出口额达1亿元人民币。
3.5元,第一桶金
1978年,当年的夏连花只有24岁。24岁这一年,夏连花从娘家嫁到了婆家,婆家在农村。
夏连花买了布匹回家,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做了7条裤子,并将这7条裤子带到了集市上。
“带到集市上后,我将裤子挂在拖拉机上,不到一上午的时间,7条裤子就卖了。”夏连花说,“1条裤子赚5毛钱,这7条裤子赚了3块5毛钱。”
1978年,3.5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
之后,夏连花在集市上又买了布料,回到家开始了她的裁缝之路。
350万元,让她华丽变身
就这样,她之后有了自己的服装店。服装卖了数年,积累了一些资本的她购买了家中的第一台机动车,开始和丈夫做起了卖水泥的生意。
在夏连花看来,女人卖水泥这不算什么,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不做违法买卖,怎么赚钱都不为过。
之后,她和丈夫又在农村做起了卖化肥和换面粉的生意。
最终,夫妻二人换面粉的脚步从莱西到了莱阳。
此时的夏连花已经不安于只把赚钱的眼光放在换面粉上了,之后她开始在农村收购起了粮食,还雇用多人在家里炸起了麻花。
2005年,她和丈夫盖起了第一个厂房。开始大批收粮食、换大米、卖方便面和蒸火烧,雇用了10多名工人。此时的夏连花则成了一个地地道道地私营业主。
2006年,她开始收购花生。到了2008年,她和丈夫步出莱西,开始前往临沂、济宁等地收购起大蒜。
2008年这一年,她以1600元/吨的价格收购了500吨大蒜,并将这些大蒜囤了起来。
到了次年,大蒜价格猛涨,夏连花以8600元/吨的价格将囤积的500吨大蒜出手到了国外。这次让她一下赚了整整350万元!
350万元,加上多年来积累的资本,让夏连花华丽变身。
生意走出国门
手里有了钱,夏连花想到了要建厂房,要加工当地的农产品,并将这些农产品出口到国外。
当年,她拿出了300万元建起了厂房,拿出了1000多万元上了果蔬加工新设备。
此时的夏连花已经从一个家庭作坊主蜕变成为一个有着上百名工人的女企业家。而从她工厂里加工生产出的保鲜、冷冻和脱水果品蔬菜,开始冲出国门迈向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她又开始投资,将车间扩大成粗加工车间、成品车间、挑选车间、粉粒车间和包装车间。此时的她,总共在工厂建设中的花费超过了1000万美元。同时她又分别在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办事处。
一个早年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农家女子,用半生时间让自己的资产达到了数千万美元,这在外人看来,夏连花已经成功了,年龄已过半百的她,可以坐在家里指挥她的人马驰骋商场了,可事实上她并没有这样做。
“我在两年前还带着我的职工到河北去收购蔬菜。”夏连花说,“我要亲自去了解那边的市场 ,要去市场把关蔬菜的质量。”
“人生需要紧迫感,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善待你的竞争者吧,因为他的存在,你才会永远是一条鲜活的‘鳗鱼’。”这是夏连花张贴在办公楼走廊内的一个企业文化标语,类似的标语还有《木桶》、《刺猬》和《马蝇》等。这些标语无不侧面反映出一个正走向现代的企业文化。
大半生来,夏连花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从没放弃过学习,在她的办公桌和书架上放了上百本有关企业管理、国学和佛学的书籍。
她的属相是马 ,一匹马奔的木雕坐在她的办公桌上。夏连花说每天看着这座马雕,她就想起了“龙马精神”和“马到成功”这两个词。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她说,她也期待未来的企业具有这种龙马精神。
“要学、好学和会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夏连花看来,她成功的根本就是自己这些年来从没放弃过学习。
为此,这些年来,夏连花也先后被山东省妇联评为“巾帼增收带头人”、山东省“妇字号龙头企业”“青岛市巾帼增收带头人”、“青岛市巾帼创业之星”、青岛市“十大妇字号龙头企业”、青岛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莱西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加入莱西果蔬商会,相信企业未来的路会更宽。”夏连花说。